兒童英文 教育專欄

填鴨教育的單向溝通 V.S. 大數據世代的雙向學習

「背多分」不也讓人獎狀拿不完嗎?

「填鴨教育」,不僅耳熟能詳,還身歷其境。「背多分」是恆久定律,老師在台上教,我們在台下專心抄;在如今看來有如應付科舉考試般的學習方式成了新聞上的負面代名詞,但填鴨教育真的不好嗎?這樣的教育方式讓我們記憶大量的書本知識,讓我們輕易找到考試重點,讓我們一路過關斬將,大殺四方,最終,我們還不是長大了?

但是,長大後,才是真正的起點呀。

大哭的孩子

回想學習經驗,你我都知道,答卷時的奮筆疾書不代表擁有口若懸河的能力。靠著大量試卷累積的實力在大考時一瞬崩毀,碰到應用題型開始腦子打結,更別說考出邏輯與涵養的作文與申論題了。

年代都已來到民國,學習方式卻與那些坐在桌前搖頭晃腦地清朝學子沒什麼不同,這就是教育環境最大的問題。

填鴨教育的單向溝通 V.S. 大數據世代的雙向學習

教育部在「人才培育白皮書」中洋洋灑灑寫出了不少展望,「素養該如何教育?跨域力該如何培養?」成了父母間的核心議題,這兩道題目離不開的是「縱向」與「橫向」能力;縱向:知識的扎實度,橫向:對單一知識的多元思維。

在這兩項架構下,傳統補習班的板書教育早已不符需求,以語言學習為例,單向輸出(師長講課,學生閉嘴)與單科學習(僅學文法單字)的方式遠遠達不到學習要求。

考試成了壓倒學生的最後一根稻草

循序漸進讓學習更為扎實

綜向能力講求的是循序漸進的扎實培養,例如語言學習,一定是從單字開始慢慢建立出語句能力,不越級打怪,才不會壞了孩子的興趣更不會建築出看似穩健實際上風一吹就垮的基礎。

孩子在線上教室裡也不再是老師講整堂,分數更不再是評量學生的唯一道具;課室中,老師開始等待孩子語言輸出,從問答中指導孩子說出更完整適切的句子;他開始了解即使是情緒表達,也有程度差異,老師的等待,讓孩子半強迫的建立主動能力!從對答之中老師更能明白孩子的學習狀況,從而給予適度的教材延伸,在這一來一往之中,學習也更為扎實。

開心上課去

比起閉門造車,打開門窗,世界更大更寬廣

橫向能力顧名思義就是「學識的廣度」,學科學習再也不是埋頭苦讀就好,需要的是走出教室的勇氣、邏輯思辨訓練與多元識能的學習。如此一來,漸漸興起的是擁有討論時間與多元課程的新興教育體系。

傳統裡,我們幫孩子安排學習,能一對一上課就絕對不選團體課;現如今團體討論課的重要性開始浮現。

團體課中,培養的兩大核心是「識能廣度」與「邏輯思辨能力」,課前的資料準備,讓孩子開始懂得媒體識讀,透過知識串聯,孩子的學習也開始從「點」到「面」,無形中,不僅學得更完整,思考的也更縝密;課堂中,透過老師的引導與同儕間的討論,培養的不僅是口語表達,還有邏輯訓練與思辯能力。透過不同主題的學習也讓孩子的學習更全面。

睜大雙眼看世界

AI世代的基本能力:舉一反三與融會貫通

素養與跨域力如何培養?為孩子創造「多聽」、「多看」、「多問」的空間足矣。

每項教育方式都沒有對或錯,只是因為時代改變,人才需求也不一樣,而我們的學習方式當然也要跟著改變。

大數據世代的孩子,比起我們那個年代,更看重的是多元適能與縝密思考。國英數社早已成了看世界的支點,支撐他們走得更遠更長久。

延伸閱讀 🔍
培養英語力還培養創造力,一堂關於「態度」的英語課│學員分享系列
2030雙語國家政策發展藍圖|多元學習,提升雙語競爭力!

體驗課+程度分析+練習本

現在 OiKID 官方推出活動,只要填寫以下表單,就能獲得「一對一體驗課+程度分析+英語練習本」,讓孩子透過英文看見更寬廣的世界(限時限量,每人限填一份喔)











    首頁 > 兒童英文 > 大數據世代的雙向學習

    作者 Sherry 知曉三國語言,從事教育事業多年,從台前走到幕後,私以為學習語言的訣竅莫過於「快樂學習,興趣引導」這八個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