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咩媽是個生活創意家、玩樂學習實踐家,並且擅長阿德勒正向教養、居家蒙特梭利、薩提爾對話模式。透過閱讀與進修,重新定位自己的生命,透過一次又一次的覺察與練習,找到與孩子們共好的平衡點。在其經營的粉絲頁「口羊太太」分享育兒心得和記錄與孩子們的生活大小事。
最近因為疫情關係,親子團活動暫停一學期,許多課程也陸續取消,每天都與孩子們待在家中,在這樣的時間點接觸到 OiKID 的線上英文課,心想:不能出門不如試試看線上課程?
一開始很猶豫要不要嘗試這樣的上課方式,不是擔心成效如何,而是考量透過線上課程,是否有助於提升孩子的學習胃口,是否能點燃孩子在英文方面的興趣與熱情,最後秉持著「沒試過怎麼知道適不適合」的精神,體驗了我與孩子的第一堂線上英文課。
OiKID 團隊的用心&效率
上課之前
在課程之前會有顧問來電詢問並了解孩子的年齡、興趣、性格、喜好、是否接觸過英文、以及程度如何等相關資訊,甚至也聊到對於孩子在教育以及語言學習上的想法,感受到品牌團隊的用心。最後顧問與我確認第一堂試上課程的內容,並詢問希望是雙語或全英語教學,連老師性別也可供選擇,真是非常客製化的一堂試上課阿!
試上課程
第一堂試上課程,因為有些許回音狀況,老師在與後勤聯絡後迅速收到線上工程師來電,協力處理好回音問題,感受到後勤團隊的效率。
上課過程老師不時透過遊戲以及玩偶增加與孩子的連結及興趣,喬伊也出乎意料地進入狀況,結束後與喬伊對話,詢問感想以及是否要繼續上課,喬伊開心地告訴我:「我覺得很好玩,我想繼續上!」因此開啟了我們在停課期間的線上課程體驗。
因應需求即時回饋與調整
課程是採用「線性式教材」,有一套完整的教學大綱及程度對照表,從字母學習、句型到故事文章,循序漸進的培養孩子的英語能力。課程採用遊戲的教學模式,很容易引起孩子的興趣,與傳統填鴨式教育有很大的不同。
加入之後每位學員都有個人專屬的學習班主任,可以透過 LINE 生活圈即時反應問題與傳遞訊息。而讓我印象深刻的是,在課程進行約5堂之後開始進入字母拼寫的教材,雖然一樣是用遊戲的方式進行,不過我個人沒有偏向提早讓孩子學拼寫,加上孩子年紀小操作滑鼠有難度,第一堂的拼寫課程明顯感受到孩子的挫折。(學齡前的孩子在學習方面屬於啟蒙階段,先建立興趣並提升學習胃口才能走得長久)
上完課程後與班主任反應狀況,並表示希望老師上課的方式能多以互動和對話為主軸,對方表示會完整傳遞訊息給之後上課的老師,果不其然,在下一堂課程中多了許多輕鬆有趣的互動,孩子又重拾學英文的樂趣,這樣即時的回饋與調整模式顛覆了我對線上課程的想像。
自由選師、自由選課
再來是選課系統,以往課程都是固定時間、固定師資上課,OiKID 採用如同大學選課般的預約訂課服務,可以選擇一週內合適的時段自行挑選老師上課,時間上較為彈性,對於時常出遊或沒辦法固定時間上課的家庭來說方便許多。
而可挑選老師這部分我也很欣賞,同時深深感受到,適合別人的不一定適合自己。每個老師的教學風格有所不同,我們也在幾堂課程之後慢慢找到喬伊喜愛的、也合適他的老師,每次在課程結束後,喬伊都意猶未盡地告訴我:「下次我還要上他的課!」
孩子的實際轉變
「學習語言的路上需要大量並實際的人際互動」,這一直以來都是我對於語言學習的想法,也不曾改變過。不過對於多方考量,例如疫情關係、時間關係、地理關係等等,線上課程能補足許多現實層面無法達成的事,也能成為語言學習路上的好幫手。
對我而言,學習英文的目的就是能自由的使用,並順暢的溝通與表達。喬伊在一開始見到外國老師時拼命地躲起來,到現在一上課開心的與外國老師打招呼,也能一同唱歌,這樣的轉變與突破,除了老師用心的引導與鼓勵,也看見孩子的勇氣,讓我覺得能遇見 OiKID 真好❤️
關於學習上的心得和建議
1. 多聽英文歌與英文故事磨耳朵:學習語言需要經過輸入才有辦法輸出,平時提供質量並重的英文輸入,為發音與結構打下基礎。
2. 陪伴孩子一同學習:孩子的每堂課我都不曾缺席,陪伴能給予孩子面對未知的勇氣,同時能觀察孩子的學習狀況與學習胃口,課後也能與孩子對話,聊聊最喜歡今日課程的哪一個部分,藉此了解孩子的學習風格。
3. 提供小道具增強連結:為了提升孩子的學習胃口,我會在每堂課前預習並預備小道具,在上每個字母時,提供該字母開頭單字的實體小物,孩子實際摸到、看到,再加上聽到,能增強單字的連結,同時增加課程的樂趣。
4. 固定時間與師資,學習效果加乘:可以的話將課程時間固定下來,在確認師資合適孩子後也可固定安排同樣的老師上課(熱門老師通常很快就會被約滿,建議可以在嘗試不同的老師後,多幾位固定的師資上課,保持一些彈性喔!)「熟悉感」與「可預期」對於學齡前的孩子來說是很重要的因素,固定時間與師資能讓孩子感到安心與安定,當心安定學習效果自然會提升,同時因著老師對孩子的認識與連結,也會慢慢養成師生間的默契喔!
5. 降低期待,將學習主導權還給孩子:關於孩子上的課程,不管是親子團或是其他才藝相關課程,在正式報名前,我都會再三與孩子確認意願,如果有提供試上,會在試上結束後與孩子對話,因為對我而言,不管再好的課程,孩子沒意願都是枉然。而確認的用意,除了觀察孩子是否有興趣及意願,再來是陪著孩子練習為自己的決定負責,當我們報名某個課程,好好地將一學期上完是其中一項共識。
學習的路程不會都一路順風,也會遇到挫折與低潮,但不應該成為放棄的理由。成人在孩子學習路程中所扮演的角色,應該類似「觀察者」、「陪伴者」、「引導者」甚至是「啦啦隊」,放下期待也放慢腳步,適時提供協助卻不過度介入,將學習的主權還給孩子。在孩子遇到挫折想放棄時接納孩子的情緒,同時陪伴與鼓勵孩子找回熱情與興趣,在每學期結束時一樣會與孩子對話,確認下學期是否繼續報名,這樣練習與堅持的過程也能養成孩子對自己負責的能力。
用愛與孩子連結
不管是實體課程或是線上課程,無論學什麼,最重要的是在學習過程中,有沒有人用愛與孩子連結。孩子是否能從課程中得到樂趣,孩子的學習胃口是否被打開,這些條件都會比學習成果來的更重要,期望每個家長與孩子都能在成長的路上找到學習的熱忱。
延伸閱讀 🔍
● 線上平台和實體補習班的優劣評比
● 玩中學,在家也能打造「沉浸式學習環境」!
有興趣的媽咪們只要填寫以下表單,就可以體驗「OiKID 一對一課程」囉。快讓家裡的寶貝一起來大口說英文:)
首頁 > 兒童英文 >
(本文由 口羊太太 授權轉載)